產前憂鬱症是什麼?孕期情緒低落怎麼辦?孕媽咪一定要知道的心理照護指南

產前憂鬱症是什麼?孕期情緒低落怎麼辦?孕媽咪一定要知道的心理照護指南

懷孕本該是充滿期待的時光,但有些孕媽咪卻在這段期間感到特別低落、焦慮,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不正常」。其實,妳可能正經歷產前憂鬱症。這是一種常見卻常被忽略的心理狀況,若未及時處理,可能影響孕期健康與親子關係。本篇文章將帶妳認識產前憂鬱的症狀、原因與改善方法,讓妳學會正視情緒、照顧自己,也能勇敢尋求幫助,迎接寶寶的到來。

什麼是產前憂鬱症?

產前憂鬱症(Prenatal Depression)是指女性在懷孕期間出現持續性憂鬱、情緒低落、焦慮或無助感的一種心理健康狀況。與大家熟悉的「產後憂鬱症」不同,它發生在寶寶尚未出生之前,常常因為被誤認為是孕期情緒波動而被忽略。

產前憂鬱症的常見症狀

產前憂鬱症可能在懷孕的任何階段出現,但特別常見於孕中後期。症狀可能包括:

  • 長時間的情緒低落、易哭、提不起勁,一整天悶悶不樂
  • 對生活失去興趣,甚至對寶寶沒有期待感
  • 失眠或嗜睡、食慾明顯改變
  • 焦慮、自責、覺得自己「不夠好」
  • 注意力下降, 很難專注
  • 常感到罪惡感,覺得生命沒有價值
  • 感到絕望,重複出現自殺、結束生命的念頭

有些孕媽咪會懷疑:「是不是我不夠愛寶寶,才會這樣?」其實,這正是產前憂鬱症的常見心理陷阱。

產前憂鬱症與產後憂鬱的差別

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發生的時間點:產前憂鬱症發生於懷孕期間,而產後憂鬱則是產後出現。雖然症狀類似,但若未及時處理產前憂鬱,有可能在產後惡化,影響母嬰關係與家庭氛圍。

產前憂鬱症

為什麼會出現產前憂鬱症?

產前憂鬱症的原因通常是多重因素交織而成,包含生理變化、心理壓力、生活情境與過去的情緒經驗。

身體變化引發的不適與不安

懷孕過程中,身體經歷劇烈變化,包括體重增加、水腫、頻尿、失眠、疲憊與行動不便等,容易讓人感到無力與焦躁。這些不適會影響情緒,加上對即將到來的生產與育兒生活的不確定感,讓不少孕媽咪產生恐懼與壓力感,是誘發產前憂鬱症的常見原因之一。

荷爾蒙影響

懷孕期間體內雌激素與黃體素急遽變化,會直接影響大腦神經傳導物質,導致情緒起伏變大。這種變化並非媽咪自己可以控制,因此產前憂鬱症並不是性格問題或想太多,而是受到生理機制影響的自然反應。

心理壓力來源

除了生理變化,許多孕媽咪也會同時承受心理壓力,像是:

  • 擔心經濟負擔或育兒開銷
  • 婚姻關係不穩、伴侶缺乏支持
  • 原生家庭壓力或過度干涉
  • 工作與照顧家庭的兩難

這些外在壓力若無適當紓解,長期累積下來容易造成情緒崩潰或無助感,進而引發產前憂鬱症。

有心理疾病病史的高風險族群

如果孕媽咪本身有憂鬱症、焦慮症、創傷經驗等心理病史,或過去曾經歷產後憂鬱症,其在懷孕期間出現產前憂鬱症的風險也會明顯提高。這類族群更需要定期產檢時主動告知醫師,並接受必要的心理支持與追蹤。

延伸閱讀:孕婦補鐵8大食物推薦,孕婦鐵劑怎麼吃?補鐵水果有哪些?

產前憂鬱症-諮詢精神科醫師

如何判斷自己是否有產前憂鬱?

許多孕媽咪在孕期會出現情緒起伏,但產前憂鬱不是短暫的心情不好,而是一種持續性的情緒困擾。若能及早發現徵兆,及時尋求協助,就能避免情況惡化,保護自己與寶寶的身心健康。

自我檢視:常見 7 大徵兆

若妳在懷孕期間出現以下情況,且持續時間超過兩週,就可能是產前憂鬱的警訊:

  • 持續感到情緒低落、難以快樂
  • 對原本喜歡的事物失去興趣
  • 睡眠障礙(失眠或嗜睡)
  • 食慾明顯改變
  • 過度焦慮、無法放鬆
  • 容易哭泣、自責或覺得自己不夠好
  • 對懷孕與寶寶感到冷漠、恐懼或壓力極大

以上徵兆若有 2~3 項持續出現,就值得多留意自己的心理狀態唷。

何時需要尋求專業協助?

出現以下情況時,建議儘早與家人、婦產科醫師、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討論,不要獨自承受:

  • 憂鬱感持續超過兩週:情緒低落影響到每天生活節奏,無法自行改善
  • 影響日常生活與人際關係:工作效率變差、無法專注、與家人互動變得困難
  • 有傷害自己或寶寶的念頭:這是嚴重的心理警訊,請立刻就醫或告知信任的人

記住,產前憂鬱不是妳的錯,也不是「撐一撐就會過去」。勇敢求助,是給自己和寶寶最溫柔的照顧。

延伸閱讀:生產前準備全攻略:待產包怎麼打?孕媽咪一定要知道的細節!

面對產前憂鬱,孕媽咪可以怎麼做?

  1. 建立情緒出口,勇敢表達感受:寫日記、與信任的人傾訴,或透過畫畫、聽音樂、呼吸練習等方式釋放情緒,不需要壓抑自己的難過,也不必假裝自己沒事。
  2. 保持規律運動飲食和休息:穩定的睡眠與飲食,加上每天散步或孕婦瑜珈等適度運動,有助大腦釋放讓人放鬆的激素,減輕焦慮與沮喪。
  3. 降低壓力:不用逼自己當「完美孕婦」,接受「我已經很努力了」的狀態。
  4. 諮詢精神科醫師:建議可以向精神科醫師諮詢,通常醫師會協助引導準媽媽應如何與家人、朋友、同事溝通。醫師在診療後也會提供藥物和心理治療的專業意見給準媽媽參考。
  5. 家人與伴侶的支持很重要:伴侶與家人若能用傾聽代替指責,用陪伴代替催促,將是孕媽咪情緒穩定的最大後盾。也可以陪同就診、參與孕期諮詢,讓她知道自己不是一個人。
  6. 補充 Omega-3 脂肪酸,可促進大腦功能、增加大腦皮質,進而改善情緒。

面對產前憂鬱,最重要的不是「要變得堅強」,而是願意對自己溫柔。妳的感受是真實的,也值得被好好看見與照顧。

延伸閱讀:3大產兆全解析:落紅、破水、陣痛怎麼辦?一直宮縮但沒產兆?加速產兆方法一次看

產前憂鬱症-舒緩方式

產前憂鬱會影響胎兒嗎?

許多孕媽咪在面對產前憂鬱症時,最擔心的就是:「我現在的情緒,會不會傷害到寶寶?」,其實孕期長時間的情緒壓力確實可能對胎兒產生影響

當孕婦長期處於憂鬱、焦慮狀態時,體內壓力荷爾蒙(如皮質醇)濃度升高,可能透過胎盤影響胎兒的神經發展與壓力調節機能。若產前憂鬱症沒有獲得妥善治療,媽咪可能出現食慾不振或暴飲暴食的情況,導致營養攝取失衡,也會間接影響胎兒的生長。

有些媽咪甚至可能在情緒極度低落時,藉由抽菸、喝酒等方式試圖紓壓,這些行為不僅會增加早產風險,也可能造成寶寶出生體重過輕、免疫力低落,甚至影響日後的發展與學習能力。

此外,若媽咪長期處於低落情緒,也可能出現頭痛、胸悶、睡不好等身體症狀,不僅難以照顧自己,更可能忽略胎動、營養、產檢等關鍵細節,影響胎兒的整體健康發展。

產前憂鬱症不是妳的錯,也不是脆弱的表現,而是一種需要被理解與照顧的訊號。在孕期這段充滿變化的日子裡,妳的情緒和身體一樣重要。別害怕說出自己的不安,適時尋求協助,是愛自己、也是愛寶寶的方式。記住,妳不是一個人,這段路,我們一起走過。

孕婦補鐵8大食物推薦,孕婦鐵劑怎麼吃?補鐵水果有哪些?

孕婦補鐵8大食物推薦,孕婦鐵劑怎麼吃?補鐵水果有哪些?

懷孕期間,鐵質是重要的營養素之一,不僅是製造血紅素的關鍵元素,還能幫助血液輸送氧氣到全身,支持胎兒腦部和神經系統的發育。缺鐵可能導致孕婦疲倦、貧血,甚至影響胎兒的健康。本篇文章將全面解析孕婦補鐵的相關知識,推薦8種補鐵食物,介紹如何選擇孕婦鐵劑,以及補鐵水果的攝取要點,讓準媽媽在忙碌的孕期中輕鬆補充足夠鐵質,迎接健康寶寶的到來!

孕婦補鐵的好處

鐵質和幫助血液輸送氧氣有關,身體代謝和成長發育都需要氧氣來完成,尤其像寶寶的腦部、神經等發展,更不能馬虎。女性進入青春期時,鐵質就很重要,到懷孕期間需求量更要增加。除了供應孕婦本身及胎兒所需外,並大量貯存在胎兒體內,才足夠供應到寶寶出生後六個月內使用

鐵是孕期中不可或缺的營養素,對於母親和胎兒的健康有著重要作用:

  • 預防貧血:懷孕期間,孕婦的血液量會增加約50%,鐵是製造血紅素的關鍵元素,能幫助輸送氧氣到全身及胎兒,預防缺鐵性貧血
  • 促進胎兒發育: 鐵能幫助胎兒的腦部和神經系統發育,並支持胎盤的健康功能。
  • 減少早產和低出生體重風險: 研究顯示,缺鐵可能會增加早產和低出生體重的風險,補充足夠的鐵能有效降低這些風險。
  • 提升母體免疫力: 鐵對於免疫系統的正常運作至關重要,有助於孕婦抵抗感染。
  • 減輕疲勞感:補鐵能緩解孕婦因血紅素不足而導致的疲憊無力,幫助孕媽咪更有精神地迎接每一天。

孕婦鐵攝取量

根據衛福部的建議,育齡婦女及懷孕婦女每日建議攝取鐵量為15毫克,至懷孕第3期,胎兒逐漸發育完全,加上要為生產做準備,因此孕後期補鐵量應達到至少45毫克/日,而若有哺乳的需求,哺乳期也應維持這樣的孕婦鐵質攝取量,讓胎兒能從母乳中獲取足夠的鐵質。

孕期婦女鐵質建議攝取量

孕期第一期、第二期

每日15毫克

孕期第三期、哺乳期

每日45毫克

孕婦補鐵推薦怎麼吃

孕婦補鐵食物

那麼,孕期所需的鐵質應該從哪裡獲取呢?最理想的方式當然是從日常飲食中攝取。鐵質可以分為兩種類型:血紅素鐵和非血紅素鐵。

  • 血紅素鐵:主要來源於動物性食物,吸收率較高。
  • 非血紅素鐵:來自植物性食物,因受到本身的草酸、磷酸和膳食纖維質影響,吸收率相對較低。

因此若透過日常飲食補鐵,建議可多元補充,並加強血紅素鐵來源攝取。

孕婦補鐵食物
食物來源 每100公克鐵含量(毫克) 說明
紅肉(牛肉、羊肉、豬肉) 2.5-3.0 吸收率高,約15%-35%。
動物肝臟(豬肝、雞肝) 10-15 高鐵質含量,但不建議頻繁攝取(因維生素A過量風險)。
血製品(鴨血、豬血) 8-15 易吸收,適合缺鐵性貧血補充。
魚類(鮭魚、小魚乾) 1.0-2.0(鮭魚) / 4.6(小魚乾) 提供高品質蛋白質,促進胎兒健康發育。
豆類(黑豆、黃豆、紅豆) 6-10 吸收率低,約2%-20%,但富含膳食纖維及其他營養素。
全穀類(燕麥、藜麥) 2.5-4.2 提供穩定能量及鐵質,適合早餐或主食搭配。
深綠色蔬菜(菠菜、莧菜) 2.7(菠菜) / 3.9(紅莧菜) 含非血紅素鐵,且富含葉酸,有助胎兒神經發育。
堅果與種子(芝麻、南瓜子) 10-15(芝麻) / 8.8(南瓜子) 提供鐵質及健康脂肪,但需適量攝取。
海藻類(紫菜、髮菜) 5-10 含豐富鐵質與碘,有助甲狀腺健康。

延伸閱讀:懷孕前三個月不能吃什麼?懷孕初期飲食建議、孕婦飲食禁忌懶人包

孕婦補鐵水果

孕婦在補鐵時,可以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來提升吸收率如柳橙、奇異果、芭樂、草莓和柑橘類水果等。這些水果不僅促進鐵吸收,還富含抗氧化劑與膳食纖維,有助於改善免疫力和腸道健康。此外,木瓜、石榴、鳳梨、櫻桃和火龍果也是不錯的選擇,能提供多樣營養,支持孕期健康。選擇新鮮水果,適量搭配飲食,讓補鐵更有效率!

孕婦補鐵保健食品

準媽媽生活忙碌,有時候胃口較差,難免無法從飲食中攝取足夠的鐵質,可以考慮適量補充鐵質保健食品。在選擇補鐵保健食品時,應根據自身需求及醫師建議進行選擇,以下是幾種常見的孕婦補鐵保健食品類型:

  1. 鐵劑膠囊或錠劑:含量穩定,易於攝取,部分產品還添加維生素C以促進吸收適合有缺鐵性貧血或鐵需求量高的孕婦。
  2. 液態鐵補充品:吸收速度快,口感較佳,部分產品還富含其他微量元素,適合腸胃敏感或吞咽困難的孕婦。
  3. 綜合維生素或孕婦專用營養補充劑:通常含鐵、葉酸、鈣、維生素D等多種營養素,可全面支持孕期健康,適合鐵需求量不高但需要全面營養補充的孕婦。

延伸閱讀:11種孕婦保健食品補充順序,怎麼吃最有效?孕婦飲食攻略

選擇保健食品的注意事項

  • 確認鐵含量: 懷孕中後期每日建議鐵攝取量約45毫克,選擇產品時應確認是否符合需求。
  • 避免過量: 過多鐵攝取可能引起腹部不適,甚至增加氧化壓力,建議遵從醫師建議。
  • 搭配維生素C: 選擇含維生素C的產品,或搭配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以提高吸收效率。
  • 選擇信譽良好的品牌: 選擇通過安全檢測的產品,確保無重金屬或有害添加物。

補鐵保健食品能有效彌補孕期鐵需求的不足,但仍建議以飲食為基礎,輔以保健品,達到健康均衡的營養攝取。

孕婦鐵劑

孕婦補鐵常見問題

孕婦缺鐵症狀?

孕婦缺鐵的症狀主要與缺鐵性貧血有關,這是一種因體內鐵質不足而導致的貧血狀況。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症状:

  • 頭暈和頭痛:孕婦可能會感到頭暈,甚至出現頭痛的情況,這是因為血液中的氧氣供應不足所引起的。
  • 臉色蒼白:缺鐵性貧血會使得皮膚顏色變得蒼白,尤其是面部和眼瞼。
  • 疲倦和嗜睡:孕婦在沒有進行劇烈活動的情況下,仍然感到持續的疲勞和嗜睡。
  • 心悸:心跳加速或心悸也是常見症狀,這可能與身體試圖補償低氧供應有關。
  • 掉髮:缺鐵可能導致頭髮脫落,這是由於營養不良影響毛囊健康。
  • 呼吸困難:在進行輕微活動時感到呼吸急促或困難。
  • 耳鳴:部分孕婦可能會經歷耳鳴現象,這也是血液循環不良的表現之一。

特別是有以下情形的準媽媽,更是在孕期間要特別注意鐵質的補充:

  • 懷有多胞胎的孕婦
  • 之前有缺鐵病史或經產婦(懷孕間隔小於六個月)
  • 飲食為素食者
  • 體重過輕或過重者

延伸閱讀:懷孕幾個月可以運動?懷孕初期運動禁忌有哪些?孕婦運動懶人包這裡看

孕婦鐵劑何時吃?

孕婦補充鐵劑的最佳時機主要是在空腹時或餐前一小時服用,這樣可以提高鐵的吸收率。服用鐵劑時避免與牛奶、茶、咖啡等含有鈣質或單寧酸的食物同時服用,因為這些物質會影響鐵的吸收。

此外,根據孕期的不同階段,補充的劑量也有所不同:

  • 懷孕初期到中期:建議每日攝取約15毫克的鐵質。
  • 懷孕後期到哺乳期:建議每日攝取約45毫克的鐵質。

也提醒準媽媽們在開始補充鐵劑之前,建議您先諮詢醫生或營養師,以確定適合自己的劑量和方式。

懷孕期間,除了補鐵之外,孕婦也應均衡攝取六大類食物,減少或避免菸、酒、咖啡、濃茶、脂肪含量多的食物(如油炸食物)、煙燻加工食物(如醃肉),並選擇天然食物,而非單一營養素或礦物質補充劑。若想了解詳細資訊或有任何問題都可以隨時加入天一愛官方LINE@, 會有一對一的專業客服為你服務唷!

2024 產檢懶人包:產檢項目、次數、費用及補助一次看

2024 產檢懶人包:產檢項目、次數、費用及補助一次看

我相信許多孕婦對於「什麼時候要去做第一次產檢?」「產檢要檢查哪些項目?」「產檢有什麼補助?」這些問題都不太清楚。本篇文章將為你整理出產檢懶人包,包括產檢次數、產檢時間、費用以及補助,幫助你一次解惑!

懷孕多久開始產檢?產檢頻率

懷孕產檢對於孕婦們可說是例行公事,懷孕初期至少一個月要檢查一次,不僅能追蹤寶寶的健康發育,也能觀察媽媽的身體狀況。對於經驗豐富的準媽媽來說,這些流程或許已經十分了解,但對於初次懷孕的新手爸媽而言,可能連「懷孕多久開始產檢」這樣的基本問題都感到困惑,更別說產檢時間,產檢週數了!

根據衛福部的孕婦產檢加值手冊, 整個孕期的理想產檢次數共為14次,第一次產前檢查可依孕婦狀況訂定產檢時間,通常在第8週時就會施作第一次產前檢查,產檢頻率則會隨著懷孕中後期越趨頻繁。

懷孕各週數產檢補助項目

妊娠第一期(未滿13週)

第1次產檢:第8週

服務項目:

  • 例行檢查項目(註1)
  • 第一次超音波檢查:建議 8-16 週執行:評估胎兒數、胎兒心跳、胎兒大小測量、著床 位置及預產期 

第2次產檢:第12週

服務項目:

  • 確認有胎兒心跳後,須包括下列檢查項目:

(1) 問診:家庭疾病史、過去疾病史、過去孕產史、 本胎不適症狀、成癮習慣查詢。

(2) 身體檢查:體重、身高、血壓、甲狀腺、乳房、 骨盆腔檢查、胸部及腹部檢查。 

(3) 實驗室檢驗:血液常規 ( WBC、RBC、Plt、 Hct、Hb、MCV )、血型、RH 因子、VDRL 或 RPR ( 梅毒檢查 )、Rubella IgG 及 HBsAg、 HBeAg ( 因特殊情況無法於本次檢查者,可於第八次孕 婦產前檢查時接受本項檢查。)、愛滋病毒檢查 (EIA 或 PA) 及尿液常規。( 註二 )

  • 例行檢查項目(註1)

延伸閱讀:11種孕婦保健食品補充順序,怎麼吃最有效?孕婦飲食攻略

延伸閱讀:懷孕前三個月不能吃什麼?懷孕初期飲食建議、孕婦飲食禁忌懶人包

產檢項目

妊娠第二期(13~29週)

第3次產檢:第16週

服務項目:

  • 例行檢查項目(註1)
  • 早產防治衛教指導

第4次產檢:第20週

服務項目:

  • 例行檢查項目(註1)
  • 第二次超音波檢查:建議 20 週前後執行 : 評估胎兒數、 胎兒心跳、胎兒大小測量、胎盤位置及羊水量 
  • 早產防治衛教指導

延伸閱讀:胚胎不健康的徵兆有哪些?胚胎沒長大原因?胚胎自然淘汰症狀

第5次產檢:第24週

服務項目:

  • 例行檢查項目(註1)
  • 實驗室檢驗:血液常規 ( WBC、RBC、Plt、Hct、 Hb、MCV ) 及妊娠糖尿病篩檢(註2)

第6次產檢:第28週

服務項目:例行檢查項目(註1)

延伸閱讀:懷孕幾個月可以運動?懷孕初期運動禁忌有哪些?孕婦運動懶人包這裡看

妊娠第三期(29週以上)

第7次產檢:第30週

服務項目:例行檢查項目(註1)

第8次產檢:第32週

服務項目:

  • 例行檢查項目(註1)
  • 於妊娠 32 週前後提供;VDRL 或 RPR( 梅毒檢查 ) 等實驗室檢驗
  • 具感染愛滋病毒風險的孕婦,建議加做 1 次愛滋 病毒檢查 (EIA 或 PA)
  • 第三次超音波檢查: 建議 32 週後執行:評估胎兒心跳、 胎兒大小測量、胎位、胎盤位置及羊水量 

第9次產檢:第34週

服務項目:例行檢查項目(註1)

第10次產檢:第36週

服務項目:

  • 例行檢查項目(註1)
  • 補助孕婦乙型鏈球菌篩檢。( 註三 )

第11次產檢:第37週

服務項目:例行檢查項目(註1)

第12次產檢:第38週

服務項目:例行檢查項目(註1)

第13次產檢:第39週

服務項目:例行檢查項目(註1)

第14次產檢:第40週

服務項目:例行檢查項目(註1)

    註一:例行檢查項目 

    • 問診內容:本胎不適症狀如出血、腹痛、頭痛、痙攣等。 
    • 身體檢查:體重、血壓、胎心音、胎位、水腫等。 
    • 實驗室檢查:尿蛋白、尿糖。 

    註二:血液常規項目包括:血色素 (Hb)、血球容積比 (Hct)、紅血球 (RBC)、 平均紅血球體積 (MCV)、白血球 (WBC)、血小板 (Plt)。

    註三:孕婦乙型鏈球菌篩檢,於妊娠第 35-37 週產前檢查時提供 1 次;若孕婦 有早產現象,得依醫師專業處置,不在此限。 

    產檢補助如何申請?

    準爸爸媽媽們不需親自申請!由於政府提供的14次產檢本身就是免費的,因此產檢補助是由醫療院所或助產所請領。實際補助金額可參閱衛福部國健署之產檢項目與補助金額

    自費產檢項目

    除了健保給付的例行產檢外,還有許多懷孕自費檢查,包含唐氏症篩檢、產檢糖水檢測、高層次超音波…等等,以下為大家簡單介紹產檢自費項目有哪些:

    產檢:羊膜穿刺
    自費產檢項目 檢查方式 檢查週數 費用計算
    絨毛膜取樣 由超音波導引,從子宮頸或腹部將細長針刺入胎盤組織,採集少量絨毛作分析 10-12週 8000-10000元
    第一期唐氏症篩檢 非侵入性,以照超音波與抽血來測量胎兒頸部透明袋厚度 11-13週 2000-3000元
    子癲前症篩檢 抽血與超音波 11-14週 2000元左右
    第二期母血唐氏症篩檢 抽血 15-20週 2000-3000元
    羊膜穿刺 經由超音波導引,將細長針刺入母體肚皮與子宮壁抽取羊水,屬於侵入式檢查,有其風險 16-20週 8500-10000元
    高層次超音波 腹部超音波 20-24週 2000-5000元
    妊娠糖尿病篩檢 喝糖水後抽血檢查 24-28週 500元

    產檢常見問題

    什麼時候去第一次產檢?

    根據孕婦產檢加值手冊,建議於第八週時進行第一次產檢,評估胎兒數、胎兒心跳、胎兒大小測量、著床 位置及預產期。

    幾週要喝糖水?

    孕婦通常在懷孕第24至28週進行糖耐量測試,也就是俗稱的「喝糖水」,目的是為找出孕媽咪可能因胎兒過大而肩難產或胎死腹中的機率。這部分政府也是有補助的哦。

    產檢假一個月可以請幾次?

    根據台灣《性別工作平等法》第15條規定,孕婦在懷孕期間享有 7日產檢假。若公司可以請以小時為單位的產檢假,總小時不超過七天就可以!

    產檢超超音波幾次

    產檢中的超音波檢查次數會因孕婦的健康狀況和醫生的建議而有所不同,一般情況下約需進行 3至5次主要超音波檢查。政府補助的14次產檢中會有3次產檢超音波。

    產檢是確保孕期母嬰健康的重要環節,透過定期檢查,孕媽咪不僅能追蹤胎兒的成長,還能及早發現並預防可能的風險。無論是健保補助的14次產檢,還是必要時的自費檢查,都是為了給寶寶和媽媽提供最好的保護。

    魚精推薦:魚精功效與禁忌一次看、魚精與雞精的差別、什麼時候喝最有效?

    魚精推薦:魚精功效與禁忌一次看、魚精與雞精的差別、什麼時候喝最有效?

    市面上那麼多種魚精,究竟魚精有什麼功效?誰都適合喝魚精嗎?魚精跟雞精又有什麼不同?本篇文章將會幫您回答大家對魚精的一些疑問,也會推薦您最安全、高營養成分且無腥味的魚精選擇。

    滴魚精是什麼?可以補充什麼營養?

    滴魚精是從各種魚類經過長時間低溫蒸煮後所萃取出的濃縮液體,通常以鱸魚、虱目魚或鱘龍魚為主要原料。魚精可以幫身體補充支鏈胺基酸、牛磺酸,優質蛋白質、膠原蛋白、等營養素。

    魚精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特別適合需要補充營養的人群,如孕婦、小產/產後婦女、牙口不好、病後康復者或體力消耗較大的人

    魚精功效和適合族群

    魚精功效有哪些?

    • 優質蛋白質:滴魚精富含高品質的蛋白質,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幫助補充體力,減少疲勞感,對於術後、病後或產後的恢復非常有益。
    • 膠原蛋白:由於魚肉中的膠原蛋白含量高,滴魚精能夠補充皮膚和關節所需的膠原蛋白,有助於改善皮膚彈性及減少關節不適。
    • 微量元素:滴魚精含有豐富的鈣、鐵、鋅等微量元素,這些元素對於骨骼健康、免疫功能及血液生成有很大的幫助。
    • 維生素D:某些滴魚精產品還含有維生素D,有助於鈣的吸收和骨骼健康,是孕婦和兒童很重要的營養素。
    魚精常見魚種:鱸魚、虱目魚、鱘龍魚

    不同族群怎麼喝魚精?

    族群

    每日建議飲用

    功效

    備孕/懷孕期間

    1~2包

    對氣味敏感的孕媽咪,也能放心品嚐,1人吃2人補,媽咪跟寶寶都能補給營養,且低卡無負擔。

    小產/月子期間

    第一~二週:2包

    第三週~月子/小月子結束:1包

    辛苦的生產耗費大量元氣,持續補充營養,快速恢復體力與身體修復。

    哺乳期

    1~2包

    鱸魚精也是產後的發奶聖品,除了幫媽咪補充營養活力,也提供優質母乳給寶寶。

    孩童(1歲~18歲)

    1~2包

    黃金生長階段,更需要充足的營養補給,讓不愛吃魚的孩子也能開心攝取關鍵營養素。

    成年人-19歲以上
    銀髮族

    1~2包

    疲勞熬夜上班族、運動員或是營養攝取不足的長輩,鱸魚精小分子好消化吸收,快速補充元氣、增強體力。

    術後

    第一~二週:2包
    恢復不錯/術後保養:1包

    開刀滋補聖品,比魚湯更好吸收、更快修復身體組織。

    延伸閱讀:小產滴雞精、月子滴雞精該補哪種?一張圖看懂5種情況怎麼補!

    魚精禁忌

    雖然魚精富含營養,能幫助身體快速補充營養素並促進恢復,但罹患楓糖尿症、痛風、急性高血壓、腎臟病,以及對魚類或海鮮過敏者,應在飲用魚精前先諮詢專業醫師,以避免潛在的副作用唷。

    挑選魚精的關鍵指南

    第一步:最棒「滴」加工製程

    市面上的魚精、雞精等精類產品,主要分為兩種製程,一種是不加水直接把原料的營養成分蒸滴出來;一種是加水熬煮

    只要記得一個口訣:「滴」是濃縮、「熬」是稀釋 ,也就是說同一隻雞或魚製程分別為滴和熬,滴的製程蛋白質濃度比較高。

    建議在挑選魚精時,優先選「滴」的哦!

    第二步:經過食品安全檢驗

    挑選魚精時,建議選擇具有食品安全檢驗的產品,以確保魚精的原料來源安全、製作過程符合衛生標準,並且營養成分達到應有的品質。經過檢驗的產品能減少健康風險,特別是對術後康復者、孕婦或兒童等體質較弱的族群,選擇安全檢驗合格的魚精更加放心,是可靠的營養補充品。

    第三步:無加水、無添加物,高壓蒸煮、高溫滅菌保障品質!

    好的魚精,除了來源明確外,以精密技術萃取而出,若製作過程中能不再額外添加水分、校味劑及任何化學添加物,才屬百分百魚精上品,因為淬煉精華,所以滴滴珍貴。

    另外,滴魚精與滴雞精的加工方式類似,都是利用高壓高溫促使營養素的流出,剛流出的滴魚精有較多的油脂會讓口感偏油膩也會有較重的魚腥味,也可能攝取過多油脂,所以需要透過兩階段除油工法,去除多餘油脂。

    最後再透過高溫高壓滅菌,讓滴魚精可以用完全密封的易撕隨手包在常溫中保存,所以這三高步驟是滴魚精的品質重點。

    延伸閱讀:剛生產完的產婦可以吃什麼?坐月子吃什麼好?中醫建議燉補菜單一次列

    魚精常見問題

    魚精長期飲用會造成副作用嗎?

    鱸魚精是選用金目鱸魚的完整精華,沒有任何添加物,屬於天然的營養素來源,如總支鏈胺基酸、膠原蛋白等,一般人長期適量飲用並不會造成副作用。

    魚精什麼時候喝最有效?

    魚精基本上任何時間喝都可以,不過建議早晨空腹時飲用,吸收效果最好且有提振精神的效果;或是晚餐前喝一包,讓身體恢復更快,也是魚精發揮功效的最佳時機。不過若是難以入睡的族群,不建議晚上睡前飲用唷。

    魚精和魚湯有什麼不同?

    魚精與魚湯之間的主要區別在於製作過程和營養吸收效果。魚精經過高壓且長時間的燉煮,將魚肉中的蛋白質分解為胜肽或小分子胺基酸,讓魚精中的營養成分更容易被人體迅速吸收,效果更直接。

    相比之下,魚湯的烹煮時間較短,雖然味道鮮美,但營養濃度較低,且其中的蛋白質仍以大分子形式存在,需經過腸道酵素的分解後才能被吸收。因此,魚精比魚湯更適合快速補充胺基酸,對於消化不好或腸胃處於虛弱狀態的人群來說,是更好的選擇。

    誰適合魚精?

    魚精適合的族群相當廣泛,幾乎所有人都可以飲用,特別對於備孕、懷孕、流產後或產後的媽媽有顯著的營養補充效果。發育期的兒童、銀髮族以及術後康復者,也能從魚精中獲得所需的營養。此外,經常感到疲勞或壓力的上班族,飲用魚精能夠提升體力和精神,促進身體恢復。

    若您對魚精還有任何問題或想了解更多,請隨時加入天一愛官方Line@,會有一對一客服為您服務喔!

    先兆性流產症狀有哪些?孕期出現先兆性流產該怎麼辦?

    先兆性流產症狀有哪些?孕期出現先兆性流產該怎麼辦?

    懷孕期間,胎兒的健康對於每位準媽媽來說都非常重要。然而,部分媽咪在孕期早期可能會出現先兆性流產症狀,這不僅讓人感到不安,也需要迅速進行調理與治療。那麼,先兆性流產是什麼?有哪些症狀?出現先兆性流產該怎麼辦呢?本文將為您詳細解答。

    先兆性流產是什麼?

    先兆性流產是指懷孕前20週內,出現腹部疼痛和陰道少量出血的情況,但胎兒心跳正常且子宮未擴張。在這種情況下,通常透過醫生的建議進行適當休息和調養,多數孕婦仍可持續妊娠。

    如果出血持續且伴隨子宮頸擴張、胎兒無心跳,則可能轉變為不可避免的流產。因此,當孕婦出現先兆性流產跡象時,需盡快就醫進行診斷。

    先兆性流產症狀

    先兆性流產的症狀在懷孕初期並不明顯,因此許多孕婦容易忽略早期警訊。常見的先兆性流產症狀包括:

    • 陰道出血:出現少量咖啡色分泌物或鮮紅色出血。
    • 腰酸背痛:嚴重的腰酸,甚至疼痛至無法彎腰直起。
    • 下腹疼痛:持續的下腹疼痛,尤其是休息後仍無法緩解的情況。
    • 下腹下墜感:孕婦感覺腹部有下墜的壓力感,這也是流產的早期徵兆。
    • 胎動比平常活動量少

    如果孕婦在懷孕前20週出現以上症狀,尤其是陰道出現咖啡色分泌物時,應該立刻就醫。儘早診斷有助於及時進行安胎措施,增加胎兒存活的機會。

    延伸閱讀:胚胎不健康的徵兆有哪些?胚胎沒長大原因?胚胎自然淘汰症狀

    先兆性流產症狀

    先兆性流產怎麼辦?

    當出現先兆性流產的跡象時,孕婦應立即就醫,並根據醫生的指示進行調理。若懷孕超過八週仍未看到胎兒有心跳,,此時一般會自然地出血而流產,若無法自然流產則需要進行人工流產

    若超音波檢查確定胎兒已有心跳,卻有流產跡象,就一定要積極配合醫生安胎,西醫可能會開黃體素,同時也要盡量休息,調整飲食和作息,中醫則是運用補氣、補血、補腎的藥方來幫助媽媽安胎。

    此外,孕婦在日常生活中也需注意保持情緒穩定,攝取均衡的營養,並避免進行劇烈運動或搬重物,以免引發子宮收縮和增加流產風險。

    延伸閱讀:11種孕婦保健食品補充順序,怎麼吃最有效?孕婦飲食攻略

    延伸閱讀:懷孕前三個月不能吃什麼?懷孕初期飲食建議、孕婦飲食禁忌懶人包

    孕期調養指南

    為了避免先兆性流產或流產風險的發生,懷孕期間建議媽咪們需要好好調養身體,確保胎兒和媽媽的健康。以下是一些調養建議:

    1. 充分休息:避免過度勞累,儘量臥床休息,並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
    2. 飲食均衡: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維生素和鐵質,保持均衡營養,同時避免刺激性食物。適當補充蔬果,預防便秘,切勿自行服用瀉藥。
    3. 禁止性交:若有陰道出血情況,應避免進行性行為,待醫生確認身體恢復正常後方可開始性生活。
    4. 保持清潔:特別注意陰部的清潔,選擇淋浴方式以預防感染,避免坐浴。
    5. 定期產檢:遵醫囑進行產檢,持續觀察胎兒發育狀況,並服用醫生開立的安胎藥物。

    先兆性流產怎麼辦

    延伸閱讀:懷孕幾個月可以運動?懷孕初期運動禁忌有哪些?孕婦運動懶人包這裡看

    正在懷孕的媽咪們,請記得隨時關注自己身體和胎兒的狀況, 若發現有任何異常狀況時請立即就醫檢查唷。孕期的調養很重要, 如果對孕期調理或產後調理有任何疑問都可以隨時加入天一愛官方LINE@,會有一對一專業客服為您服務唷!

      懷孕幾個月可以運動?懷孕初期運動禁忌有哪些?孕婦運動懶人包這裡看

      懷孕幾個月可以運動?懷孕初期運動禁忌有哪些?孕婦運動懶人包這裡看

      懷孕期間,除了需要補充足夠的營養素,同時孕媽咪也要有規律的運動, 對於胎兒和媽咪都有很大的幫助。究竟孕婦運動的好處是什麼?懷孕幾個月可以運動?有什麼禁忌嗎?這篇文章將為您解答孕婦運動相關的問題,幫助孕媽咪們在孕期安心運動。

      孕婦運動的好處

      懷孕幾個月可以運動?

      一般來說,大多數孕婦在醫生允許的情況下,可以在懷孕期間進行適度運動。懷孕初期(1至3個月)是胚胎著床和胎盤形成的關鍵期,孕媽咪需要避免劇烈運動和高衝擊性的活動,這段時間較適合散步或輕度瑜伽的運動。

      懷孕中後期,胎兒狀態漸趨穩定,孕媽咪可以採用漸進式的運動,增加運動量,如散步、游泳或凱格爾運動,有助於保持健康以及幫分娩過程更順利。

      為什麼懷孕期間要運動?

      孕婦在懷孕期間進行適量的運動,對身體和心理健康都有許多好處。

      • 幫助增強心肺功能,改善體力和靈活性
      • 減輕懷孕期間常見的腰痠背痛
      • 有更好的睡眠品質
      • 改善心情,增加能量,使孕婦在懷孕過程中感覺更加輕鬆愉快
      • 加強體力,產後更快恢復體形
      孕婦運動:瑜珈

      孕婦運動頻率

      孕婦運動的理想頻率是每週至少2至3次,每次運動30分鐘即可。如果懷孕前沒有運動習慣,建議剛開始時可從每天10至15分鐘開始,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並維持每天運動習慣,例如散步、走樓梯、做家務等,都能幫助維持健康唷。

      然而,孕婦記得要避免進行有碰撞或滑倒風險的運動,如足球、籃球、體操或溜冰等過於劇烈的活動,確保自己和胎兒的安全。

      延伸閱讀:懷孕前三個月不能吃什麼?懷孕初期飲食建議、孕婦飲食禁忌懶人包

      孕婦可以做的運動

      孕婦運動1: 散步

      散步是最簡單且安全的孕期運動,可以促進血液循環,減少水腫,呼吸新鮮空氣,改善疲倦狀況且幫助放鬆心情。建議孕媽咪可以每天進行20~30分鐘的輕快散步,步伐穩定且不過於劇烈。

      孕婦運動2: 瑜珈

      懷孕期間孕婦常常面臨身體和心理的雙重壓力,而瑜珈的冥想和呼吸練習能有效幫助孕婦放鬆身心,緩解焦慮和壓力,進而提升睡眠質量,減輕懷孕期間的疲勞和不適感

      另外,隨著孕期的進展,體重增加和子宮擴大會給身體帶來很大的負擔。這時候瑜珈可以加強孕婦的核心肌群、腰背肌肉、腹肌和骨盆肌肉等部位的力量,幫助減輕身體負擔,提高身體的耐力和韌性,讓分娩過程更順利。

      孕婦瑜珈中的呼吸練習和骨盆底肌肉鍛練可以讓孕婦在分娩過程中更好地掌握呼吸技巧,減輕疼痛,降低撕裂和破裂的風險。

      不過孕婦瑜珈主要是伸展緊繃的身體,而不是追求高難度的動作,建議選擇適合的孕婦瑜珈課程,由專業瑜伽老師指導孕婦可以做的動作,也可以幫助您放鬆和呼吸唷。

      孕婦運動3: 游泳

      游泳較適合懷孕中期的孕媽咪,此時妊娠反映減弱,媽咪可以漸漸提升運動強度,提升自己懷孕後期的體力。游泳對孕婦有很多好處,可以鍛煉手臂和腿部,還能藉由水的浮力,減緩胎兒的壓迫,並舒緩下背部疼痛和膝蓋關節、懷孕後期腳踝水腫等負擔, 同時也會讓人感到放鬆,對於緩解懷孕期間的焦慮和壓力非常有幫助。

      延伸閱讀:2024私密處益生菌推薦:有什麼作用?如何挑選?吃這種最有效

      孕婦運動4: 凱格爾運動

      懷孕中後期就很適合凱格爾運動。藉由簡單的肌肉收縮、放鬆,來鍛鍊骨盆底的肌肉,在即將生產的懷孕晚期,可以促進順利生產,減少撕裂風險,且能預防產後尿失禁等問題並加速產後的恢復

      孕婦運動5: 慢跑

      孕婦是可以適度慢跑的,但進行這項運動之前建議您先詢問專業醫生唷。對於在懷孕前有跑步習慣且身體狀況良好的孕婦來說,懷孕期間適度的慢跑是沒問題的,可以保持心肺健康、控制體重並改善心情

      不過,若沒有慢跑習慣的孕婦不建議在懷孕期間開始這項運動。此外,有流產史、早產風險、前置胎盤請避免慢跑,並優先選擇更溫和的運動如散步或孕婦瑜珈唷。

      孕婦運動6: 皮拉提斯

      孕婦皮拉提斯也是許多孕媽咪選擇的一項運動,因為它算一種溫和並且安全的運動。參加皮拉提斯課程,孕媽咪可以鍛鍊核心肌肉,也可以鍛鍊骨盆底肌肉,有助於減輕腰酸背痛的狀況。建議孕媽咪做皮拉提斯的時候,需要有專業教練幫您調正姿勢,且可以根據媽咪的需求來幫助鍛鍊核心唷。

      孕婦可以做的運動:散步、慢跑、瑜珈、游泳、凱格爾、皮拉提斯

      懷孕初期運動禁忌

      不適合運動的孕婦

      雖然說運動對孕婦來說有很多好處,但不是所有孕婦都可以運動,有以下狀況的孕媽咪不建議懷孕期間運動喔:

      • 有早產或流產史的孕婦
      • 前置胎盤的孕婦
      • 妊娠高血壓或子癇前症的孕婦
      • 有重度貧血的孕婦
      • 心臟疾病、肺部疾病,因運動會造成呼吸更加急促、急喘的孕婦

      孕婦運動注意事項

      • 避免高衝擊和劇烈運動,容易導致跌倒或腹部受撞
      • 避免高風險的活動例如滑雪、騎馬、潛水等
      • 避免需要長時間站立或平躺的運動,影響血液循環
      • 避免過度拉伸或扭轉動作,導致關節和韌帶損傷
      • 運動時應保持心率適中,避免過度勞累,並注意補充水分,避免體溫過高

      孕媽咪在運動時應根據自身情況選擇合適的運動方式,並在運動前諮詢醫生的建議,以確保運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唷。

      規律運動、均衡飲食是懷孕的關鍵

      孕婦不能吃什麼:吸菸、喝酒、咖啡因、刺激性食物、加工食品、生食、油炸類、高鹽高糖食物、薏仁、蘆薈、桂圓、人蔘等

      懷孕期間除了規律的運動,孕媽咪也要注意調整飲食的攝取和日常生活習慣,以確保維持最好的環境讓寶寶可以正常發育。

      孕期若只靠食物來攝取營養素其實是不夠的,尤其是對於胃口不好、容易孕吐的女性。孕媽咪也可以透過綜合維他命來補充需要的營養素。孕婦保健食品不知道怎麼吃可以參考:11種孕婦保健食品補充順序,孕婦綜合維他命怎麼吃最有效?

      對於孕婦運動相關問題若有任何疑問都可以隨時加入天一愛官方Line@, 會有一對一專業客服為您解答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