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日期 2025年3月4日

當孕週達到 37週(足月)後,準媽媽正式進入待產階段,此時許多人開始緊張:「寶寶什麼時候會出生?」「一直宮縮但沒產兆怎麼辦?」「哪些生產前兆狀況需要馬上就醫?」本篇文章將完整解析3大生產前兆、如何辨別假性宮縮與真正分娩宮縮,以及何時需要就醫,幫助妳做好充分準備,安心迎接寶寶的到來。

產兆(Labor Signs)指的是孕婦臨近分娩時,身體發出的訊號,表示子宮和產道已經開始準備迎接寶寶的誕生。最常見的生產前兆包含: 陣痛、落紅、破水,這些產兆發生的時間沒有先後順序,也並非每個人都會有。

產兆:落紅、破水、陣痛

生產前兆一: 落紅

落紅(Bloody Show)是分娩前常見的產兆之一,指的是子宮頸變薄、擴張時,黏液栓與微血管破裂後的少量出血混合形成的分泌物。這種分泌物通常呈現粉紅色、暗紅色或咖啡色,帶有些許黏液,並不同於月經般的大量出血。

落紅不代表會馬上生產! 根據統計,多數孕婦在落紅後的幾天至一週內才會正式進入產程,尤其是初產婦較常經歷落紅,而經產婦則可能較少發生。若只有落紅而無破水或規律宮縮,通常無需立即前往醫院,若有伴隨以下情況, 請立即就醫:

  • 出血量異常增加(若分泌物血量與月經量相近或超過衛生棉 1/2)
  • 伴隨破水(羊水呈透明、淡黃色或混濁綠色)
  • 出現規律宮縮(每5-10分鐘一次,且疼痛感增加)

準媽媽可透過觀察落紅來判斷產程進展,但仍需留意其他產兆,以便做好迎接寶寶的準備!

延伸閱讀:2024 產檢懶人包:產檢項目、次數、費用及補助一次看

生產前兆二: 破水

破水(Rupture of Membranes)是指羊膜破裂後,羊膜腔內的羊水經陰道流出。羊水正常應呈現透明或淡黃色、無味或略帶腥味,流出方式可能是突然大量流出,或是間歇性、持續滲出的感覺,讓孕婦感覺陰道濕答答的

然而,有些孕婦的破水症狀並不明顯,尤其是「高位破水」的情況,因為破裂點靠近子宮較高處,羊水流量較少且不易察覺,容易與漏尿或陰道分泌物混淆。可透過以下方式區分:

破水

漏尿

顏色

濁或清澈淡黃色

清澈黃色

味道

無味道或略帶腥味

尿騷味

流量控制

高位破水量少、低位破水量多,皆不可控

使用腹壓尿意自然流出

破水後該怎麼辦?

⚠ 破水後應立即就醫! 因為羊膜破裂後,胎兒可能暴露於感染風險,嚴重時還可能導致臍帶脫垂,影響胎兒供氧。因此,如果懷疑破水,建議立即墊上衛生棉,減少走動、平躺休息、觀察流出液體的顏色與氣味,並馬上前往醫院檢查。

破水與漏尿的差別

生產前兆三: 陣痛(規律宮縮)

陣痛(Labor Contractions)是指因子宮收縮所引起的疼痛,是生產前最重要的產兆之一。隨著生產的臨近,陣痛會從不規律逐漸變得頻繁、強烈且有規律,並伴隨子宮頸擴張,最終進入正式產程。

真假陣痛的區別

若是發生一直宮縮但沒產兆的情況,可能是懷孕後期偶爾會出現的「宮縮陣痛」(假性陣痛),這是正常現象不用緊張,真正的產兆陣痛會「持續且規律」發生。如何分辨真假陣痛,關鍵在於頻率、強度、疼痛位置及是否影響子宮頸擴張:

比較項目 真性陣痛 假性陣痛
疼痛頻率 規律,間隔時間逐漸縮短(如每15分鐘→10分鐘→5分鐘) 不規律,可能偶爾出現,間隔時間無變化
疼痛位置 從腹部擴散至背部、尾骶部 侷限於下腹或鼠蹊部
宮縮變化 強度持續增加,時間越來越長(如30秒→45秒→60秒) 強度不穩定,可能變強又變弱
活動影響 無法緩解,走動、休息、按摩均無法減輕疼痛 可緩解,透過走動、喝水、休息可能緩解或消失
子宮頸變化 逐漸擴張,從0慢慢開至10CM 子宮頸不會擴張

如何舒緩產兆宮縮陣痛?

  • 輕鬆站立或走動:子宮收縮時,採站立姿勢最能舒緩疼痛,多活動也能讓胎頭下降,協助子宮頸擴張,加快產程。
  • 拉梅茲呼吸法:把精神集中在呼吸上,透過呼吸幫助身體肌肉放鬆,減少子宮收縮帶來的痛感。
  • 腰部按摩:請伴侶用手掌或拳頭輕壓腰部,可舒緩宮縮引起的腰酸。

真性陣痛何時該去醫院?

  • 初產婦:當子宮收縮頻率約每5-10分鐘一次,且持續時間變長時,應準備前往醫院。
  • 經產婦:若出現規律宮縮或腰酸,應儘快前往醫院,因為生產速度可能較快。

真性陣痛代表生產即將開始,而假性陣痛則可能在分娩前數週內發生,且能透過休息或活動來緩解。準媽媽可以透過疼痛規律性、強度變化與子宮頸擴張來判斷是否進入正式產程,一旦宮縮變得頻繁、強烈且無法緩解,應盡快前往醫院唷。

延伸閱讀:月子餐菜單設計5大原則,在家坐月子食譜一次看

宮縮陣痛

哪些狀況常被誤會是產兆?

不規律性宮縮(假性陣痛)

假性宮縮與真宮縮一樣,會讓肚子變硬,甚至有輕微疼痛感,因此容易讓孕婦以為自己進入產程。

  • 假性宮縮不規律,間隔時間無變化,強度不會隨時間增加。
  • 改變姿勢、休息或補充水分後,宮縮會減弱或消失。
  • 不會導致子宮頸擴張。

肚子有下墜感

孕婦感覺肚子變輕鬆,胎兒位置下降,並伴隨骨盆壓迫感,容易以為是分娩即將開始。這其實只是「胎頭下降」的現象,胎兒的頭部下降並不代表一定是馬上要進入生產,有些孕婦可能會在出現下墜感後一兩個月才會生。

加速產兆方法有哪些?

當孕週滿 37 週但仍未出現落紅、破水、陣痛等產兆時,許多準媽咪希望透過自然方式加快產兆發生。然而,並非所有流傳的方法都安全有效,媽媽們在嘗試之前應先諮詢專業醫師唷。

加速產到運動如 散步、瑜珈球運動 可以幫助胎頭下降,促進子宮頸成熟;飲食方面可以攝取 鳳梨、紅肉、蛋黃 等富含前列腺素的食物,對加速產兆也有幫助。

孕媽媽也要注意避免長時間爬樓梯,以免體力耗盡或增加跌倒風險。若超過 40 週仍無產兆,應諮詢醫師評估是否需要催生唷。

38 週無產兆需要催生嗎?

懷孕 滿37 週 後尚未出現 落紅、破水或宮縮,屬於正常現象,不一定需要催生,除非發生胎兒頭圍過大、體重過重、孕婦身體有狀況或超過42週還沒出生(又稱為過期妊娠),才需要進行催生。

加速產兆方法:瑜珈球運動

生產前兆注意事項

經醫師評估後,若暫時不需要立即住院,可先返家休息等待產程自然發展:

  • 若胎動減少或未感覺有胎動,即便沒有產兆,請立即回院檢查。
  • 第二胎以上,規則宮縮或規則腰酸,即返院檢查。
  • 若曾有急產經驗,請務必事先告知醫護人員。

另外,建議孕媽媽在預產期前 1-2 個月 就先準備好待產包,包含重要文件與生產必需品,以免臨產時手忙腳亂唷。

延伸閱讀:產後媽媽要吃保健食品嗎?產後飲食建議及月子調理必備

生產是每位媽媽一生中最珍貴且難忘的事情,若能事先了解產兆與生產過程,將能讓孕媽更有信心,從容迎接新生命的到來。而懷孕與分娩不僅是媽媽的事,伴侶的陪伴與支持,不僅能讓媽媽在待產與生產過程中更安心,也能拉近夫妻與親子間的情感,為寶寶的誕生創造更美好的開始。